心光 • 砺行 | 国奖学子风采-王娟:追光而行,向阳而生

2025/3/23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打印此文

追光而行,向阳而生

  

    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学校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3次,大三学年专业排名第二;曾担任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中心负责人,学院学生会学习部成员等,累计策划组织学院、工作室活动60余场;荣获2024年第十二届中国TRIZ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一等奖、2023年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全国三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重庆市“三好学生”、连续三年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学生会工作先进个人”、大学生党员“技术技能示范岗”等荣誉50余项;考取国家级证书3项,发表论文3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作为新时代的重工青年,她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理念,始终坚信总有一天追光而行将会到达理想彼岸。因此,她用脚步丈量前进的道路,不断夯实基础,向下扎根;不断探索机会,向上生长;不断正视自己,向阳而生!



  在向下扎根沉淀中汲取信仰力量。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入学之初,她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经过自身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以及党组织的培养与考察,现已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她积极参与策划党日活动,被评为大学生党员“技术技能示范岗”。投身社会实践,增强服务意识,始终坚定入党的初心与决心,努力散发大学生党员的光和热。


  博学而笃志,厚积而薄发。自大一入学以来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积极进取目标明确,上一学年加权成绩达92.28,综合成绩均排名专业前三,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她还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积极参加课外竞赛,考取资格证书,在学习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格物致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她从竞赛小白到参加多项国赛,做好一个项目需要有耐心、有规划、有信仰的去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去年3月,她组建项目团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经过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共同奋战,最终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入选重庆市答辩,获得重庆市一等奖。


  同年9月,参加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从一无所有,逐渐做出实物、专利、论文等成果,最终有幸在全国决赛中参与学习。参加多项竞赛得益于学校大力创设工作室平台;鼓励重工学子勇于创新、勇攀高峰。今年暑假,学校负责人带领她们勇赴哈尔滨,在哈工程大学顺利完成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此赛项上的历史突破。该项比赛利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创新思维,吸引了来自全国200所高校共4397项作品参赛。我校重工学子在全国性的竞技舞台上依然毫不畏惧,敢于亮剑,斩获佳绩。在参与比赛的同时,她还勤于总结所遇到的创新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市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大学期间,她担任过班委、学生助理、学院学生会成员,从多方面锻炼自己,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作为新学院工作室的初创成员,和她的团队伙伴们在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成立了“机器人与智控创新中心”,搭建交流平台,让未来的重工学子再创佳绩。她在学生会工作付出中感受到幸福与价值所在。秉持着为学院奉献、为老师同学服务的初心,在任期间组织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深深镌刻在她的成长足迹中。除了校内活动,她还积极参加校外志愿服务,参与助力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60小时。从校内到校外,在党的思想指引下,回馈社会,争做新时代的四有青年。“播种耕耘终有收”,努力的最后终究会有收获,大学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市级奖励8项,校院两级奖励三十余项。



  以微光汇聚暖流。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继续以赤诚之心,领岁月教诲,敬少年热诚。青年就是要有梦想,横冲直撞,无所畏惧。我们深知要发出青年的光和热,就要以奋斗定义人生的价值,无论未来的路途遥远或是艰难,我们都将会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会馥郁传香。没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自己。愿各位同学们都要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阳而生!

  

相关链接
南泉校区: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林16号招生
双桥校区: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桥街道西湖大道76号
咨询热线:023-62846626 023-62846636

官方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