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在中央工作会议充分准备的基础上,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全面认真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等一系列问题。
全会初步分析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目标的确定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开端,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国科学大会
1978年3月18~31日,高考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科学的春天。
这次全国科学大会,题在科技,意在全局。它确立了科学技术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让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让整个社会再一次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这次大会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总动员令,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以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史册。它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这次大会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邓小平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他着重指出:“要把毛泽东倡导的信任群众、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的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他的观点受到了叶剑英、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之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文章,促进了思想界、理论界的思想解放。同年年底,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的党委会上提出,研究中共党史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条是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一条是实践标准。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篇文章的主要撰写者是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次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相继予以转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引发激烈争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展开。
6月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实际上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邓小平的这次讲话,被列为中发〔1978〕38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之一,于6月29日发出,对真理标准讨论和实际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左”的迷误,对推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发挥了思想先导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方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官方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