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自信是十分宝贵的精神基石。放眼百年,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验证了道路的正确、理论的科学、制度的优越、文化的先进,垒筑起不可动摇的“四个自信”。
在探索和比较中开创正确道路。道路探索始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秋收起义后,在革命力量相对弱小、斗争环境复杂恶劣的情况下,党立足实际,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并最终夺取全国胜利打开了良好局面。如果说根据地是“革命摇篮”,那国民党对根据地的五次“围剿”,就是试图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第五次反“围剿”惨痛的失败面前,中国共产党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彻底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把革命事业转移到正确的道路上,革命斗争实现浴火重生。道路探索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彰显生机活力。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指引下,我国开启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仅40余年时间,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探索开拓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新的征程上,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科学理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毛泽东在陕北窑洞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两论”的诞生,既对中国革命的战略路线问题作了阶段性总结,同时也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新开端,对其后革命斗争作了系统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这一论断准确界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坐标和方位,确保了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符合基本国情。新的征程上,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落地生根。
在创新和突破中彰显制度优势。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坚持抗战,党创造性地提出“三三制”,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人士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情况,党中央确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作;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让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使旧中国的剥削者变身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从根本上铲除了旧中国贫瘠落后的制度源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铺平了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载体。1954年,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和宪法颁布为标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新的征程上,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在深化制度改革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在严格制度执行中提升治理能力,把显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效能。
在传承和发展中孕育先进文化。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会议,也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与集中精神的会议。会议纠正错误、凝聚人心,其中所展现的党内民主与集中的文化不断得到延续和弘扬,如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度优势的重要内涵和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抗美援朝精神与革命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脉相承,也与5000多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标识和底气。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视角出发,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文明底气与时代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公平正义等传统文化精华,同时也立足于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等阶段的实践成果,融入了红色文化精华和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新的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动摇,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官方微信
扫一扫